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

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

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7

http://tianjin.hteacher.net 2024-05-17 14:27 天津教师招聘 [您的教师考试网]

           

18.课堂上,吴老师告诉学生们“三点水”和“来”,等于“涞”,读作“lái”,然后提问学生们,“去”和“三点水”等于“法”的读音时,很多同学异口同声说读“qù”,这体现出的是( )。

A.定势思维 B.首因效应

C.近因效应 D.晕轮效应

19.问题解决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( )。

A.理解问题 B.提出建设

C.发现问题 D.检验假设

18.A【解析】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,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,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。首因效应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。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。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、特征形成了清晰、鲜明的印象后,掩盖了其余品质、特征的知觉。题干中由于受到“涞”的影响把“法”读作“qù”,就是以最熟悉的方式来作出反应,属于思维定势。故本题选A。

19.A【解析】问题解决过程的第二阶段为理解问题。故本题选A。

关注公众号

推荐阅读:

教师招聘考试公告

教师招聘考试大纲

教师招聘职位表

教师招聘报名时间

责任编辑:云云

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

>>更多天津相关信息/资料查看

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8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6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5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4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3教育心理学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试题解析2

精彩推荐

换一换

有报考疑惑?在线客服随时解惑

公告啥时候出?

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
报考岗位解惑   怎么备考?

冲刺资料领取?

咨询

备考资料预约

  • 省份
  • 市区
  • 考试类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机号
  • 验证码

互动交流

  •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

  • 微信公众号:htjiaoshi

在线客服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