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

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

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4

http://tianjin.hteacher.net 2024-05-17 15:56 天津教师招聘 [您的教师考试网]

           

 7.下列选项属于科尔伯格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观点的有( )。

A.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可分为三大发展水平六个发展阶段

B.社会环境和教育能改变儿童道德发展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

C.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

D.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主体和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

8.根据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论,5—8岁的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根据外在标准,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( )。

A.儿童认为规则不变的,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

B.评定是非时,非好即坏,非善即恶

C.判断行为好坏的依据是后果的严重性,而不看主观动机

D.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

7.ACD【解析】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,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,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。他强调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有如下特点:第一、发展的阶段是有一定顺序的,每个人达到某一阶段的时间或早或晚,但这个顺序是不变的。第二、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,源于主体和社会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。第三、道德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,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。第四、逻辑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,每一个道德阶段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理智发展阶段。第五、对于不同的变化和社会环境,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可有所不同。这些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。故本题选ACD。

8.ABC【解析】5—8岁处于他律阶段,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成人的外在需要与要求,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认知有以下特点: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变的,不理解规则是人造成的。评定是非时总是抱极端态度。判断行为是凭结果而不看动机。他把处罚看成是报应而不是改过的手段。故本题选ABC。

关注公众号

推荐阅读:

教师招聘面试公告

教师招聘面试名单

教师招聘成绩查询

教师招聘成绩查询时间

责任编辑:云云

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

>>更多天津相关信息/资料查看

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5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3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2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1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10教育心理学之态度与品德试题解析9

精彩推荐

换一换

有报考疑惑?在线客服随时解惑

公告啥时候出?

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
报考岗位解惑   怎么备考?

冲刺资料领取?

咨询

备考资料预约

  • 省份
  • 市区
  • 考试类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机号
  • 验证码

互动交流

  •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

  • 微信公众号:htjiaoshi

在线客服×